珠江潮涌,岭南风暖。在广州市南沙区这片热土上股票操盘杠杆配资,在党建引领下,一场以基础设施提升为基底、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基层服务革新正悄然铺展。南沙以暖南发展合伙人机制为琴,以群众共建共治共享为谱,谱写出覆盖全龄、贯通城乡的基层服务提质增效协奏曲。
茶馆议事:一杯清茶里的社区自治革新
在南沙黄阁镇黄阁社区,一座由小区闲置空间改造的“麒麟街坊茶馆”正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这里没有繁琐的会议流程,居民们围坐在茶桌前,啜一口清茶,聊几句家常,便能将公共空间规划、邻里纠纷调解、社区活动策划等议题一一化解。
这一创新实践源于黄阁社区党组织与暖南发展合伙人百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深度合作。通过6个月的走访调研,项目团队收集了24条社区改善建议,组建由居委、物业、居民代表和志愿者组成的“理事团”,并联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举办6场协商议事会,推动192人次参与讨论。在公益集市、空间改造等活动中,项目链接超4.4万元资源,发动127名志愿者服务居民超1000人次,成功将黄阁横街16栋的闲置空间转化为社区活动新阵地。
“暖南发展合伙人机制让专业力量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空间共营+众筹社群”模式,社区不仅解决了公共空间不足的难题,更培育出52名志愿者骨干和10支特色服务队。如今的麒麟茶馆,既是议事厅,也是文化沙龙,居民在此策划非遗麒麟舞传承活动、组织青少年成长课堂,让社区从“物理空间”升华为“情感共同体”。
这种“茶馆治理”模式与南沙全域推进的容貌品质社区建设形成共振——横沥镇庙贝社区通过历史风情墙绘唤醒乡愁记忆,东涌镇以“厕所革命”完成10座公厕升级,梅山社区则通过空地硬底化工程消除居民出行痛点。当基础设施的“硬提升”与协商议事的“软治理”交互体现,基层服务的精准度与温度在“硬件筑基”与“软件润心”的双向奔赴中持续升维。
光伏赋能:绿色科技点亮乡村活力
夕阳西下,榄核镇沙角村的光伏篮球场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覆盖800平方米空间的透光光伏板下,村民们挥洒汗水的身影与LED大屏播放的文化宣传片交织的动感场景,已然成为南沙乡村振兴的亮眼画面。这座由暖南合伙人设计建造的总投资60万元的“光伏+球场”创新设施,仅用4个月便竣工投用,不仅实现年发电量6.8万度,更成为南沙探索“基建+产业+文化”融合发展的鲜活注脚。
“光伏球场解决了村里党群活动场地紧缺的老大难问题。”村党委负责人感慨。过去,村里举办活动需临时搭棚,耗时费力;如今,球场不仅成为周边居民运动打卡地,更化身“红色文化讲堂”和“防灾应急避难所”。下雨时,村里活动照常开展;酷暑时,光伏板下凉风习习。这一“科技+民生”的创新实践,被村民誉为“家门口的民生工程”。截至目前,村党委充分发挥光伏球场的优势,举办荔枝文化节、中秋灯谜会等活动8场,吸引超2000人次参与。
光伏球场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暖南发展合伙人机制的帮助。榄核镇通过政策指导、资源对接,帮助合伙人高效完成报建审批,而企业则以技术优势打造可持续的基层服务样板。这种将可再生能源与公共空间结合的实践,恰与南沙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形成呼应——横沥岛尖民生服务综合体嵌入智慧养老系统,庆盛港式安老院引入跨境养老服务标准,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福利创新示范基地更打造出56张智能化养老床位。当光伏板为篮球场注入绿色动能,南沙的基层服务设施也正向着“全龄友好、科技赋能”的方向迭代升级。
饭堂温度:一顿热饭里的全龄关怀
“以前一个人做饭总凑合,现在顿顿四菜一汤,还能和老姐妹唠家常!”在东涌镇名苑社区,由暖南发展合伙人明辉餐饮运营的社区饭堂,日均服务超200名老人和残障人士。针对高龄老人咀嚼困难、慢性病患有饮食禁忌等问题,饭堂推出低糖餐、软食餐等定制菜单,并设置“健康角”提供血压监测和营养咨询。开业以来,饭堂累计服务2.16万人次,成为特殊群体的“第二个家”。
在南沙,这样的暖心场景已成常态。南沙街颐康中心内设长者饭堂与棋牌室,横沥镇通过“榕树下党课”构建党建服务网络,等等。这种“食有所安、老有所乐”的服务体系,与南沙试点建设加速推进的“三级综合救助平台”深度咬合——全区计划在2025年新增嵌入式托育园超100个,完工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为第二养老院新增500张床位……当一顿热饭温暖胃更温暖心,南沙正以基础设施为支点,推动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走向完善。
未来图景:基础设施引领服务升维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南沙的党建引领基层服务革新展现更宏大的格局。在这片热土上,基础设施已超越“钢筋水泥”的物理概念,进化为承载服务、情感与文化的复合载体。
从麒麟茶馆的协商民主实验,到光伏球场的绿色经济探索,再到社区饭堂的温度传递,南沙用基础设施提升这支“画笔”,在基层服务的画卷上绘就了民生幸福的底色。当横沥碧道旁的党建示范基地传出党课声声,当梅山社区新装的路灯照亮晚归人的路途,当创享湾人行桥串联起滨水休闲带,一个基础设施与基层服务共生共荣的南沙样本,正为粤港澳大湾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生动注脚。在这里,每一处空间更新都在书写人与城的对话,每一次服务升级都在诠释“人民城市”的深刻内涵,一首基础设施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的协奏曲,正在湾区之心上空奏响。
南方+记者 吴冠霖
通讯员 王一名股票操盘杠杆配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专业期货配资_期货配资交易_期货配资门户观点